分享
优秀笔记经验分享
输入“/”快速插入内容
优秀笔记经验分享
飞书用户2041
飞书用户3372
2024年8月11日修改
🥖
本次笔记经验分享者来自
学习群6群的学习者@黄丹凝,
欢迎提供意见和点赞哦,欢迎给分享者的作品点赞哦👍
很荣幸今天能来分享我做笔记的经验,希望能够帮到大家。
一份好的笔记有哪些要素呢?我认为一共有三点。
1.笔记应该是个人的。换言之,要体现出一个人自己思考的痕迹
笔记应该是帮助个人增加对课程理解的有力工具。人非生而知之者,孰能无惑?我们都知道这句话的下一句应答是“惑而不从师,其为惑也,终不解矣。”意为我们有疑惑就要找老师解答。
但在这基础上我想提出进一步的的理解:找老师解答不是终点,就像那个著名的学习金字塔理论(如图)所说,听讲仍然是被动学习的范畴。
就像在群里问了专业助教,最后的跑baseline实践还是得自己动手
。而一份充满个人思想的笔记,无疑是带领我们走进主动学习领域的良好媒介。
我们在笔记中记录自己对所学内容独一无二的思考。
如对于Task01中的程序,是先设想关键词?还是先测试成图的画风如何?
只有根据自己独一份的思想,才能选择最合适的下一步行动。况且学习中最讲究一个高效,那什么是最高效的呢?肯定是量身定制的啊!一份独属自己的笔记难道不就是一份私人订制的学习记录吗?
这么说并不是否认去在笔记中引用课堂中的原内容。
我个人也喜欢在笔记中呈现一些“课本原话”,但不会仅仅是把内容copy过来,而是会标上自己的理解。
在我看来能在笔记中出现的“课堂原文”,都是学生有独到理解的。“诶,这段话对我很有启发,我有点自己的想法要记下来。”——如果是带着这样的心情去抄下一段课程里的话,我认为是完全可以接受的。
话虽如此,我仍然更加推荐大家“
用自己的话概括原文
”。这个过程中我们必定会想方设法提炼原文中的精华,转述的过程中又或多或少会加深自己的理解,这样岂不是一举两得?既“引用”了原文,又给这段课程内容“加了注释”
。
总而言之在我看来,
一份能体现创作者对原文思考的笔记,才会是好的笔记。
2.做笔记忌繁多,宜精简
打个比方,应该大家在学生阶段都经历过这种事:平常做错题本和笔记时兴致冲冲做了一大堆,立志考试前全看一遍然后一鸣惊人。也许有人真的能在考前全部看完,但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是做不到的。
我当初也这样,平时花了很多时间在笔记上,排版书写都十分精美,然而需要的时候却因为工作量太大而几乎没有完整看过。我们说再多做笔记都是想让它在关键时候帮我们一把,不然再精致的笔记也会失去它的价值变成“花瓶”:摆着好看而已,没什么用。
那怎样避免这种尴尬情况的出现呢?减小工作量啊!
在一个砖头似的笔记本和精简的几页纸之间,谁都知道选哪个。平时在做的时候就可以留心,尽量缩减笔记的篇幅——我指的是减少无意义话语,真正有意义的内容是万万不可删掉的!如此日积月累,最终在需要浏览的时候我们不仅可以节约许多时间,也可以减少为难情绪的出现。不过小小笔记复习,看我轻松拿下!
在精简语篇时我们还会主动思考“如何缩句”这个问题。小学语文就教了缩句的精髓是找到句子主干,不就是在帮我们找到内容主体嘛!这个过程是非常有利于加深我们对原文理解的。
像对于本次课程中的“文生图技术的历史”,有些人会选择把原教程中的表格复制过来,而我选择将其浓缩成量那个个段落,而且大致把要点都摘录下来,后面看时就很轻松了。